在寸土寸金的静安寺中心路段施工,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1-02-14 13:15:11
2021-02-14 13:15:11
只要到静安寺,相信大家都会注意到这个在建车站: 比螺蛳壳都小的14号线9标工程静安寺站,地处交通要道,需下穿延安高架完成施工,其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堪称上海地铁建设史“之最”。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将施工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的施工团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创新式地采用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机暗挖施工。用顶管工艺建造地铁车站,这在上海还是头一回。 ▲大断面矩形顶管机已就位 来到14号线9标静安寺站的施工现场,工地君看到在基坑底部这个长9.9m、宽8.7m的大断面矩形顶管已经就位。据项目书记王建清介绍,静安寺站的主体沿线分为A、B、C三区(如下方效果图所示),我们所看到的矩形顶管现就位于C区基坑东侧。这个布设精密的“庞然大物”都是由施工团队自己设计制作的。 ▲区间效果图 按照计划,它将从C区东侧出发到A区基坑东侧后,之后平移至A区基坑西侧,再由西侧始发,回到C区西侧。这样一往返就完成了两根站台层区间。之后,在两个基坑井中段搭建小顶管作业层,小顶管将由A区基坑始发,到达C区基坑,完成站厅层区间。 ▲大小顶管施工流程 整个区间截面分上下两层,呈“品”字型,下层为站台,上层为站厅。站台层的两根区间通道,将由上述的矩形大顶管完成;站厅层则由另外的矩形小顶管完成。 ▲顶管区间截面呈“品”字型 为什么采用暗挖法施工? 静安寺站车站位于延安中路与华山路交叉口,这里是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采用明挖的话,首先需要封路,会给这里的交通造成极大的负担。其次,若采用明挖法开挖基坑,易使延安高架桥墩产生变形,而且受到高架垂直高度的限制,将地墙钢筋笼吊装进入难度大,风险高,施工工期长。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用顶管暗挖来施工。 同样是非开挖技术,矩形顶管与盾构施工相比优势在哪? 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传统盾构推进完成的区间通道是圆形的,对于建造类矩形通道结构的站台而言,其周边的空间都浪费了;而矩形顶管往前推进的过程中,能一次性将地铁通道以及站台所需的空间全部做完,更加高效。其次,矩形顶管施工所需的始发工作井的空间,比盾构施工要小。最后,管段整体预制,结构强度易保证。 除了要解决下穿延安高架以外,这个车站还有哪些难点呢? 静安寺站是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A、C两区的基坑开挖深度均超过26m,52m钢筋笼吊装过程中距离贵都大楼最近约5m。此外,基坑围护体结构距离会德丰大厦地下室最近距离只有0.2m;距离华山路人行天桥的桥墩仅3.5m;距离2号线站地下主变电站仅10m;距离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副楼地下结构仅12m。由于周边复杂环境下的不确定因素,这两个基坑已经被业主申通纳入严格管控。 ▲车站周围环境复杂 为了减少对交通道路的影响,静安寺站整个车站主体基坑西侧都是用盖板盖住作为社会道路,只留下东侧作为基坑作业场地。整个场地19m,基坑敞开区域仅8~9m,施工便道只有8m宽,场地内起重作业和材料运输需要仔细协调。 ▲半社会道路,半施工场地 ▲施工便道只能容纳一台机械设备 除了这些施工难点之外,工地君还发现这个车站不少亮点。 项目部精心布置的一个展示厅。展厅墙壁设计图案是一列正在行驶的地铁,静安寺站的施工难点、亮点通过每节车厢的展示板,直观呈现出来。 ▲体验式展示厅 展厅中央摆放了静安寺车站主体结构的3D模型,在它后方摆放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机模型,让参观者更容易理解整个顶管施工过程。另外,展厅配有VR技术体验,工地君现场了解了顶管施工的操作过程。 ▲3D矩形顶管机模型 ▲VR体验区 静安区站的施工围挡采用的是生态围墙。绿色植物铺满在围挡上,成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除了美观之外,它还能够吸收工地扬尘,消除噪音,起到泥浆防护的作用。 华山路天桥上的防护隔离也是经过精心设计,除了防尘降噪功能外,夜灯点亮时,还呈现了上海城市建筑轮廓的缩影,与“千年古刹”静安寺遥相辉映。 文 / 徐 晶 主编 / momo -END- ▼ 热门文章 →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组反馈意见,应勇:深刻吸取教训,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分包不免除总包安全责任 投稿邮箱: 欢迎工地粉积极提供相关的素材、线索,可直接在公众号留言,或发电邮至shanghaigongdi2018@163.com,上海工地为公益平台,刊登投稿不收取任何费用,多谢! 更多精彩内容及相关福利 请加入上海工地粉丝群 (该二维码5月24日前有效) 嘿,关注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