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暑假畅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系列活动
2021-02-14 12:46:51
2021-02-14 12:46:51
2020年8月9日,有一群热爱生物学、对生命起源充满好奇的小朋友在博物馆奇遇季的组织下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了“暑期畅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活动。 而本次为小朋友们带来知识盛宴的是汪星辰老师。汪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自然科学爱好者,微博认证科普博主。曾于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志愿者讲解员经历,并且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公众号上发布过《叱咤非洲的“平头哥”也经常挨揍?》、《夏天太晒了,防晒衣要怎么选》等多篇科普文章,拥有非常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 汪老师带领大家畅游的是博物馆生命长河和上海故事两个常设展馆。参加上午场活动的小朋友们对“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显然非常好奇。汪老师用他清晰的语言和逻辑线为小朋友展现了一幅中生代生命演化与发展的长卷: 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始 到动物为什么要登陆?动物等陆有哪些难点?鱼石螈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吗? 鱼石螈复原图 到龙类和兽类从二叠纪开始便展开的旷日持久的“龙兽争霸” 恐龙究竟灭绝了没有? 最后,汪老师解答了许多小朋友最关心的问题:我们人类是怎样来的?我们真是黑猩猩的后代吗?原始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孩子们在生命长河中求本溯源,通过不断的思考、提问和寻求答案,知道了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诞生了各种各样多彩的生物,到泥盆纪脊椎动物登陆,让生命的繁花开上陆地。两亿年间,龙族与兽族无尽的争霸称雄,兴盛与衰落起起伏伏。每一种动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是大自然的一员,并且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与神奇。 而在下午场的上海故事活动中,场景转换到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汪老师带着孩子们的把视线投向我们身边的各色生命。 在第一个展示柜中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从植物上、植物下、泥土中、滩涂上、浅水域中、天空上,小朋友们睁大了眼睛尝试寻找一些他们知道的生物,孩子们一会儿从泥土中找到一只螃蟹,一会儿从芦苇中找到一只野鸭;你发现了一只田鼠、我找到了一条弹涂鱼……惊喜的发现此起彼伏。 接着汪老师带着孩子们观察一些原本生活在上海与周边地区的生物,可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与城市发展,它们渐渐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有的离开了上海,有的则灭绝了。从这些动物中,我们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的负面作用。老师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笑之后产生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该如何与身边的环境、生物和谐相处呢? 消失了的白暨豚 去而复返的獐 上海地处于候鸟迁徙路线上,崇明与浦东的湿地成了许多中候鸟的歇脚之处。同时,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也成了很多洄游鱼类的中转站。孩子们还了解到什么是降海洄游和溯河洄游,知道了鸟类迁徙的秘密。 最后,汪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东海里各种海洋生物的模型,并且介绍了海洋生物背后的故事,比如:黄唇鱼为什么会变成国家保护动物?河豚鱼有没有毒?奇妙的双髻鲨、翻车鱼,螃蟹到底有几条腿,鳐鱼与魟鱼的区别,还有小朋友欢乐地发现象外星ET一样的螃蟹! 孩子们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生命赞叹不已,那就让我们坐下来把印象最深的一中动物记录下来吧。 湖面上的绿头鸭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唇鱼 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充分地激发,看看这些充满灵气的作品。他们对生命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最大满足,汪老师也用他认真、专业的姿态向大家传递了博遇季在每次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希望在每一次高质量的通识之旅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奇遇吧! 文|博遇季 公众号 | 博物馆奇遇季 更多精彩尽在活动大本营 赶紧扫码加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奇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