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自然博物馆志愿服务,小确幸来临,巧遇"指尖博物馆MuseuM珍稀+珍惜特展"在B2中厅布展,难得这样的机会,我的脑子全面开动,聊天的本事见长,飞速地寻找热点,接着奏乐接着舞,来个热炒报道哈!

您平时在逛自然博物馆时,或许没有想到,除了这些常规展品,在博物馆库房里,还有297000件馆藏标本从未展出,其中不仅有百年以上的珍贵藏品,甚至有经过不同地质演化历史的化石标本,鲜为人知。
12月5日下午二时,《珍稀+珍惜》特展正式开幕,该展精选了十三件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珍稀动物标本,以及这些物种的珍稀影像。最大的有世界上最早的白鱀豚完整骨骼标本,是用铲车就位的;最小的有百年匀点尺蛾标本,才五六公分,栩栩如生,是法国自然博物馆赠送的唯一馆藏,由法国著名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亲自采集。
收藏于中国最早的大熊猫标本现场有二个,一个生态标本,一个骨骼标本,互为对照,揭示了生存密码,您看熊猫后掌五趾,前掌"六趾",大熊猫的前掌有一块圆圆的骨头,这使它能够很好的抓握竹子,这或许是生存了800多万年的大熊猫能够以竹子为食的原因吧。说来你可能不信,有科学家把我们的大脚趾、拇指、造型独持的咽和喉咙、笑、泪及亲吻作为人类的界定属性呢。

现场除能观赏到从未展出过的标本,深藏库房的华南虎、金毛羚牛、长须鲸、金雕、岩羊、江豚、獐等中国珍稀动物标本,喜大普奔的是还有珍稀影像。与科学家面对面,5日下午2时半,第一讲是我们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王小明;以后一个月内每逢周六、周日都将有专题讲座。随着物种灭绝与哀落的悲怆,也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

请长按二维码,加入上海科技馆志愿者微信公众号”老李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老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