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幼苗,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是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科普讲解员。弘扬“志愿者精神、传播科学精神“的责任感,深深扎根在林老师的心田。最近,他踏上了赴内蒙、甘肃、青海旅游的征程,畅快游玩、科学考察、科普宣传三者相结合,归来后心得满满。“老李说”将陆续刊登林老师的体会,是游记、是眼界、是学习、是科普、是提高,让我们共同聆听林老师讲故事!

三、青海湖:大湖见证变迁
今天上午动车翻越祁连山前往青海湖,这是第二次去了。烟波浩渺,碧波荡漾,青海湖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

祁连雪峰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的内陆咸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在世界上的湖泊之中,它的面积是排不上号的,在我国现在的国境线以外不远处,就有着三个大湖: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历史上都曾经是我们的领土,如果现在还在国境线内该有多好!论气势,论风光,论资源,都远胜过青海湖,可惜当年都被沙俄掠夺去了。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纪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由于补充水源减少,蒸发强烈,它渐渐变成了咸水湖。
青海湖有青海湖的美,前几年去留给我的印象是原始的美,寂寥,荒凉,湖岸建筑物不多,游人相对稀疏,而今游客漫步湖畔,望望藏民的玛尼堆、经幡,看看蓝中带绿的湖水,听听微微的风声,感受一番世间的清净,荡涤心灵可以。来到湖边牧场,就会自然联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那首著名的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时间见证了青海湖的地质变迁,见证了保护青海湖的“大美净好”,更相信如果我第三次再来青海湖,将见证青海湖的持续发展,绿水青山更有颜值和价值。
请长按二维码,加入上海科技馆志愿者微信公众号”老李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老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