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那时先后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在上海创建了“上海博物院”,由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创建了“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它们都是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2021-02-14 12:35:48
2021-02-14 12:35:48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那时先后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在上海创建了“上海博物院”,由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创建了“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它们都是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经过多年的积累,博物院不但收藏了数万件动植物标本,成为远东地区收藏最丰富的著名博物馆之一,还集聚了不少长期从事中国自然研究的中外专家和权威。近现代中国一些著名学者,如蔡元培、胡适、林语堂、竺可桢都曾被邀请到文会演讲,这使文会成为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亚洲文会博物馆还是我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博物馆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博物馆每天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节假日照常,除了展示实物标本,还举办各类自然知识讲座,这对上海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传播了西方公益文明和博物馆学知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能可贵。
这些近代最初由欧洲人在上海创建、后经由几代中国博物馆人默默耕耘奋斗的自然史博物馆,为日后新中国研究、展示、陈列人文自然博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从破土动工到落成,历经5年。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馆藏的珍宝鹦鹉螺壳体。这是一座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博物馆,分为地上3层,地下2层,展览、教育、服务面积达32200多平方米。展览突破传统、单一的陈列模式,引入了最新的展示理念,依托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借助高科技,营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展氛围。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展示的11000多件精美标本和模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进入展馆,沿着蜿蜒的“生命长河”行走,仿佛穿越历史的尘埃,棘龙、猛犸象、蛇颈龙、雕齿兽、鲸鲨、阴沉木、硅化木……时空在那刻变得重叠交错,满眼尽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展现了生命的演化和人类文明的沧桑变迁。
目前,新馆拥有近29万件藏品,位居国内自然博物馆馆藏前列。收藏有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采集的褐翅鸦鹃;曾是核心展品之一的长须鲸骨架;记录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四鳃鲈鱼;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专家研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曾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马门溪龙;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鹦鹉螺活化石。这些镇馆之宝都近距离地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除了实体博物陈列,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还拥有一套以导览和教学为主要功能的网上博物馆系统,包括网站、APP、微信3大应用模块,让参观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自然爱好者以更深度、更便捷地获得科普知识。
如今,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几乎每天被参观者簇拥,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新地标。
《红蔓》杂志编辑部地址:上海镇宁路九号九尊大厦九楼
电话:021-62255812
扫描《红蔓》二维码加关注
或长按二维码来识别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红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