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你知道外白渡桥是怎么变成“白渡”的吗
2021-02-13 11:51:55
2021-02-13 11:51:55
在上一篇讲外滩时已经介绍过了上海人习惯将一段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 所以,我们说外白渡桥时就知道肯定会有一座相对应的里白渡桥,这原来的里白渡就是现在的乍浦路桥,它更靠近上游,外白渡桥在它的下游,靠近河口的位置。 而之所以被称为白渡桥,是因为这桥建成后,所有过河的人都不需要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大家可能会奇怪,难道过这桥还收过钱么?这就得说回以前了。 1855年前,这里还没有桥梁,人们要渡过苏州河只能乘船摆渡。当时,在这段苏州河上有两个摆渡口: 这些人大多是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苏州河桥梁公司”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 桥长120.17米,宽4.88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威尔斯桥建成后,外国人过桥不收费,而中国人必须付费,由此引起国人的公愤。 最后,管辖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只得出资将此桥买下,并在1873年拆除,同时另建了新的木结构桥,公园桥。 公园桥长117.43米,宽12.2米,两边还设有2.14米的人行道。 从此,中国人过桥也不再收费,慢慢地大家就叫它外白渡桥了。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 1906年,公园桥被拆除,改建成钢铁桥,1907年建成交付使用。 这桥是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 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外白渡桥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以前一天交通流量达3万辆次,据2008年的报告显示,该桥还处于良好状态,但为了解决老化问题,还是决定在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进行“移桥入厂” 至上海船厂大修。 为了保持老桥上的镶嵌铆钉的特色工艺,修缮工程负责部门特地从国内找来专业技术单位,对所有铆钉逐一检测,共更换铆钉6万多个,用手工将全桥的铆钉安装完毕。 对每一根超期服役的钢桁进行健康检查,受损部件将被更换,剥落的油漆将被除锈,并涂刷与原本色彩没有偏差的防水油漆,将老桥的旧木桩在原位全部换成混凝土桩。 桥下有航标,水坝根据水位高低,由电脑控制升降,水位达到标准时,水坝即下降,船只可通行。 获得“新生”的这座百年老桥,还能够使用50年至100年。 外白渡桥曾出现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里: 茅盾1933年的作品《子夜》,开篇的时候便提到:“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1980年,25集电视剧《上海滩》里许文强多次以外白渡桥为故事背景。 1987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太阳帝国》,展现的是1941年的上海。影片中出现了在外白渡桥上逃难的人群和过桥的日军。 2001年,琼瑶的作品《情深深雨濛濛》,其中有个场景便是赵薇扮演的陆依萍,从外白渡桥(车墩影视基地)上跳下。 2013年,电影《小时代》顾源和顾里的分手戏(当顾源把礼物丢进黄浦江,当顾里踩着高跟鞋留着她的自尊与顾源擦身而过,地点即为:外白渡桥)。 2014年,电影《一步之遥》中马走日和完颜英吸了大烟,之后二人同乘车穿越外白渡桥。 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让外白渡桥增添了许多文艺色彩,现在,这里不但是交通要道,也是上海有名的地标打卡点。 欢迎继续关注三思行走学堂 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分享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思行走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