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请不要在动物园投喂食物!——记在上海动物园制止游客喂食遭遇恐吓和殴打
2021-02-13 11:31:06
2021-02-13 11:31:06
谢谢你,请不要在动物园投喂食物!
“你们不要再给老虎喂食了”
——记在上海动物园制止游客喂食遭遇恐吓和殴打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件,事情发生后我努力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跟朋友一起吃饭还去看了新裤子的演出,但回到家以后自己却在家大哭了一场。这种感觉就像是,棱角硬生生地撞到世界恶意之墙,磕破了的棱角自顾自疗愈,但恶意却纹丝不动。
本来只想当公众号的日记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但给几个朋友看了以后被泼了一瓢冷水,“别惹麻烦”,“就这样算了吧”,“这件事情你处理得不成熟”,“你就像一个发正义春的女孩在控诉在委屈”,导致我自己都产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既然你已经看到这篇文章,就说明我已经正视并克服了自己问题,并且放到了社交网络上,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首先,文章内容不涉及到具体人的隐私,其次在动物园给老虎喂食赤裸裸地违反了动物园的明文规定,再其次,我的确受了气,需要表达。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下午3:25左右,上海动物园虎区,一男一女和疑似随行的几位游客将自行在超市购买的冷藏鸡腿肉扔入虎区,对园内的华南虎进行投喂。我用“你好”开头的语言进行了制止,该游客不但没有停止投喂,还走到我面前进行恐吓、辱骂和殴打(准确描述是对我随行的朋友头部进行了3~4次敲击)。
下面我将真实客观的详细叙述事情经过及细节,部分段落及词语有情绪波动,还请谅解。
4月21日下午3:20左右,我(女性)和一朋友(男性)在虹桥路2381号上海动物园的华南虎展区游玩时,发现有疑似肉类食物被投掷进虎区。
发生投喂冲突事件的区域,正是图中红色圈出的华南虎展示区。该图来源于网络。
当时老虎正在休憩,肉类食物掉到老虎附近大约10米处的草丛里,老虎起身,靠近食物。
这张照片拍摄于下午3:12,是隔壁的孟加拉虎展区,可以看出这时候大部分的老虎都在休憩。发生冲突的是华南虎展区,华南虎在游客投喂前也在休息,但我没有拍下当时的照片。
正当猜想该食物是从何而来时,我身边的游客开始兴奋:
“老虎来了老虎来了。”
“要把食物扔这边,把它引过来。”
此刻,第二块肉类食物被丢入虎区,落在靠近投掷游客的水潭附近。
我走到那位投掷食物的游客边上,能确定当时正在投喂的是图中一男一女两位。男性游客身着黑色短袖、黑色裤子和黑色运动鞋,女性游客身着白色衬衫、黑色阔腿裤。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因当时没有想到后面的恶劣情况,所以并没有录音或视频,但我将尽可能还原对话本身。
黑衣男性游客在下文中全部简称为“男游客”。
我:“你好,这里是不可以投喂食物的。你们可不可以不要用自己带来的食物喂老虎了?”
男游客(转身看了我一眼):“好的,谢谢你。你很有正义感,你可以走了。”
(但并没有停止投喂的迹象)
我:“门口都已经再三强调了,不要给动物投喂食物。如果你们继续投喂,我要去找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了。”
男游客:“可以,你去找吧。”
出于与动物园工作人员报告情况时应有所凭据的目的,我走到大约一米外,用手机拍了一张背影(即上图照片)。
正准备离开时,看到栏杆上放着的一盒已经使用一半的超市购买的冷藏鸡腿肉,于是准备靠近再拍一张。就在此时,被疑似他们的同伴(我不能确定是不是一起的)发现:“喂,她在拍你们。”
自此,事情发生了我根本没有想到的、激烈的恶化。
男游客转身,径直向我走来,因为他大约比我高了一个头,作为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女生,在这种危险的处境下我已经记不大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也记不清他有没有质问我关于照片的事情,唯一记住的,是他用食指指住我的鼻子,问我:“你是不是上海人?我用上海话骂你你听不听得懂?(大约四个字的脏话,重复三遍,我的确没有听懂所以无法写出来)。”
在这里我想多说明一句,我只是真实记录他对我的这句辱骂,而没有任何特指上海人的地域歧视以及其他。我相信这位男游客、这件事情完全不能代表或者概括一片地域,我也遇到过非常多友好的,在上海生活的人们。
我感到危险,想要从最近的一条路离开。事后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我当时是从华南虎展区走向麋鹿展区,中间有一条长廊。
大概走出五米,该男游客在我身后语气凶狠地喊了一句:“站住别走!”
我没有理会,继续向前走。因为男游客喊我站住的声音过响,此时已经引起更多游客的注意。
再走出大约五步,我发现我的朋友没有跟上来。我转身,看到该男游客已经与我的男性朋友开始了对峙。零散我只记得一点对话。
男游客:“你再动我一下试试。”
我朋友:“我没动你。动手的是你。”
在这里,我需要补充一段事后我朋友的叙述:当男游客喊我我没有停下时,我朋友认为他要来追我,出于对我安全的考虑,的确拉了男游客一把。
男游客用拳头敲击我朋友的头部,大约3-4次,可以听到被撞击的声音。我朋友没有还手,只是将胳膊举起尽力挡住了攻击。我上前,挤进他们中间开始大声喊叫:“打什么打!放开!”并将这位男游客尽力推开。在此过程中,我的鼻子也被该男游客打到,直到离开后按压还有疼痛感。
这时,身边已经有很多围观的游客,但多在观望状态,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
我开始向身边求助:“他们在用超市买的食物喂食老虎,我让他们不要喂了,他们就开始打人!”
另一位与他们一起的男性上前,大声质问我:“你为什么要拍照?”
我明白了他们与我们的冲突可能是因为照片,为了能够安全离开现场,我拿出手机,提出删除照片。质问我拍照的男性,看我删除照片后,以一句“大家来这里玩都是为了开心,就这样了,好不好?”
处于人身安全的考虑,我当着他的面删除照片后,与我朋友一起离开。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删除照片的过程中,之前拿起拳头的男游客依旧有要继续打我们的趋势。而从头到尾,我和我的朋友,没有说过一句脏话,甚至一句“没素质”“神经病”这样的话都没有说过,除了之前因考虑我的安全的“拉了一把”(我暂且从我角度认为这是一个自卫动作),没有任何攻击性动作。
大约16:00左右,我离开动物园,在过程中被打到的鼻子仍在隐隐作痛。在游客服务中心,我找到了即将下班的工作人员,将整件事情进行了陈述,并向他们提出加强“严禁游客投喂食物”的建议。因iPhone删除照片后仍保留在“最近删除”内,我同时将照片出示给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耐心地听完了我们的陈述,并表示“这件事情我们会和领导汇报”。
在向工作人员展示照片时候,我才注意到,动手的男游客与同行喂食的女游客之间,不仅有一盒已经拆开的速冻鸡肉;还有一个带滚轮的、大约60cm高的蓝色圆筒形购物袋,购物袋内的放了什么东西无从得知,但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他们给老虎喂食是有事先有准备的。
在向上海动物园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事件进行叙述后,我没有留下我的联系方式,也没有给他们留下这张照片。
其实那天,我是已经走到公交车站,犹豫了一会儿才返回去找了工作人员。我也想过“算了吧,这么做有没有意义?”的问题,但我还是走回去了。直到和工作人员陈述完这件事,我才觉得在那天为止,已经达到了我能做到的100%——制止行为、反映现象、提出建议,我能做的,都已经全部做完了。
过去的两天,这件事情依旧在我脑海里一次又一次重播,如果当时报警是不是会更好?如果再勇敢一点,和喂食老虎的人再对峙久一点,等到工作人员注意到是不是会更好?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做着警示牌上明令禁止“违规”的事情还理直气壮,在大庭广众面前用拳头“解决问题”;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围观的人观望,他们突然就失去了看到老虎被食物诱惑醒来后的兴奋,成为沉默的围观者;我还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动物园、网络、媒体都一次又一次呼吁,在违规后已经出现种种不良后果(如北京野生动物园中,游客擅自下车被老虎撕咬至身亡)的前提下,还有这么多人明知故犯,并丝毫不以为耻……
这也导致了我不得不去网络上寻求认同感,我所做的行为是不是对的?哪怕我看到的,只是我想看到的内容。
长图由微博“投喂动物”“上海动物园”关键词搜索内容组成
除了微博上,仅仅就在这一天,仅仅是在上海动物园,游客肆意投喂动物的景象也屡见不鲜。
狼区里,游客透过玻璃投掷花生米,七八只狼像忘记自己是狼一样,如家狗一样对着游客摇尾乞怜,只有在食物落地后才暴露出肉食动物的凶狠,和同类争抢花生米;
鹦鹉区,奶奶举着家里新鲜的芹菜叶给自己的孙女儿,“没关系,喂完了奶奶这里还有”;
猿猴区,金丝猴挂在栅栏边上向人们讨要食物,坚果、香蕉,动作娴熟,栅栏外的人们也看得兴致勃勃;
还有公告栏里触目惊心的照片,一只狮子,脸上与鬃毛被游客的冰淇淋、番茄酱、菜叶扔得花花绿绿,与那眼睛里的王者气息连在一起显得更加荒诞,让人想起游街示众的臭鸡蛋和烂番茄……
通过观察,我把在动物园喂食的人群大致分为了三类:
1)有预谋的喂食型:来动物园有准备,喂食也是经常性行为。在虎区喂食华南虎的一群人大约属于此类。
2)随机喂食型:来到动物,随手、正好有动物可能爱吃的食物,将自己的食物投递给动物。
3)就地取材喂食型:在食草区,有一小部分人直接将动物园内的植物或是植物果实摘取下来,对动物进行投喂。
随机喂食和就地取材喂食两类人,我们姑且可以解释为无知,但有备而来有预谋喂食的人,可以说是明知故犯了。
我相信上海动物园跟给动物喂食的“战争”,跟60多年的建园历史一样悠久。
所有去过上海动物园参观的人都应该知道,参观的第一站是一只成年长颈鹿的标本,它的名字叫“海滨”。
“长颈鹿 ‘海滨’ ,一九七八年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九八零年七月五日赠与上海动物园。”但却在一九九三年客死中国。
简单在网络上对上海动物园动物死亡进行了粗略记录:
(如有出入,请指出修正)
1993年,长颈鹿“海滨”误食游客投喂的食物包装袋,造成胃肠堵塞而亡;
2000年,一只蓝狐的眼睛被游客用竹竿戳瞎,不治身亡;
2000年,一只赤狐的腹腔被游客戳穿而死亡;
2001年,红猩猩“森泰”因为吃了太多游客喂的食物,得了糖尿病;
2001年,三头珍贵的白黇鹿误食异物,死于非命。其中一只白黇鹿胃内的塑料袋重达2.5千克;
2001年,一只6岁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里发现了3.5千克重的塑料袋;
2005年,一只黑白疣猴吃了游客扔的烤肉串,竹签戳破其口腔引起炎症;
2011年,两名晨练者在食草区采摘马兰头,致使一头斑马受到惊吓,惊慌中撞到了铁丝网,不幸身亡;
2015年,三头成年黇鹿误食游客投喂的塑料袋、毛巾等异物,胃肠梗阻而亡。解剖出胃内异物总重达19千克……
(据《新民晚报》)
上海动物园死亡后黇鹿肠胃内的异物,图片来源于《东方早报》
就在4月18日,福州动物园也通报了《动物园游客扔石头 一个月内致袋鼠一死一伤》事件。动物园兽医称,解剖死亡袋鼠后发现,其“肾脏破裂”,“就是石头砸的”。
视频截图来自于微博@新京报我们视频
伤害动物的事件,似乎从未在我们身边停止过。
访问“上海动物园”官网,《游客须知》中也对“严禁投喂和惊扰动物”有明确的规定。
截图来自于上海动物园官方网站
我试图不用这么严格或者说是淡漠的眼光去分析这个现象,而是换一个角度想,人们为什么会有喂食动物的心态呢?
或许,是因为从中得到了一种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吧。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信任的成本太高,但如果手上有个它们爱吃的食物,总能完成表面上的“浅层友好接近”——它会看着我们手里的食物,会跟随投掷下的食物奔跑争抢,甚至会蹭一蹭你表示感激……
但是,动物园,真的是这么一个“饲养体验园”吗?这是一个巨大而且可以放到辩论会上可以争论不休的好辩题。这些珍贵的保护动物们,被关在这些牢笼里,真的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虚荣、浅层接近的欲望、和我们不大愿意承认但实则存在的征服欲吗?
我想,最初动物园的建立可能的确是“猎奇”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的教育功能,一定会渐渐提升。你看,如今的动物园,总不再是一个铁笼里关一只动物作数,周围总有非常多的公告栏介绍他们的习性与现状——
为“凶恶”的狼正名,它们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取熊胆图片,呼吁人们不再购买“熊胆”;
有愈来愈多的园区和饲养基地,在喂食时扔进活鸡活鱼锻炼他们的捕食技能,在保护区放归自然或半自然环境锻炼野性……
那人们呢,在动物园里散步,也当是与时俱进一番。
除了投喂和惊扰,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观察了解它们、学会与动物的友好相处,学会敬畏自然与造物的规律。喜欢逛动物园的孩子,也不再是为了征服他们,而是乐于与动物们相处的过程。
(如果你乐于饲养,也可以参加一些农庄的饲养活动,或在家里养一只猫咪、一只狗、几条小金鱼、一盒蚕宝宝,这同样是亲近的方式,而且,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你总能收获更多乐趣呢!)
也许,号召所有人不去投喂食物、惊扰动物,的确是太理想化的事情了。那么除了理想话地要求人们自律以外,动物园是否也可以做得更加严谨认真些?
比如在检票口设置安检,除了必要的水和食物,不得带入其他明显用于投喂动物的食物;
比如在全园分布监控、投入固定与流动的人力,至少在我与朋友在跟喂食老虎人发生冲突事件的的将近10分钟内,没有安保和工作人员出现。
内容节选于《东方早报》在上海动物园黄黇死亡后的一篇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上海动物园是在这方面一直努力的
写出这篇文章,我无意去追究这个人是谁、去引起一场人人身攻击、舆论暴力。我只是将所有我经历的、感受到的、以及一些琐碎的建议和意见,尽可能地展示出来。
我想告诉这一群投喂动物的游客,暴力在解决根本问题上没有任何意义。在当下,你似乎通过拳头迫使我删除了照片,“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但你的所作所为,公理自在人心。我的删除与离开,也丝毫不意味着我的任何屈服。我相信我做的一切都有意义,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和我一样的人,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一刻站出来阻止你们,我也相信,终有一天,动物园会出台相关政策,在“禁止投喂动物”上做出更加严格的管理与处罚。
我想向所有的动物园管理人员再次提出这个现象与问题,希望你们能更加注意“游客随意投喂动物”的乱象,并通过切实、有效、可行的手段,如检票口禁止带入投食食物、对投喂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遏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为动物园里的动物提供更可靠的生存保障和更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整件事情中,我虽有道理,但也有不少“做得不那么合适”的地方,也没能完全地保护好自己。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想总结一些我能想到的、更好的处理办法,给出一些不成熟建议。正义不是鲁莽,它需要更加冷静理智的分析和策略;公理也不是一个人站在道德高度评判另一个人的工具,不负责任的意气会让原本的“公理”也变得无可理喻。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
最希望的,是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在现在和未来的每一刻,不再在动物园随意投喂、惊扰动物;也能够在当别人做出这些事情的时候,给予藐视的眼光甚至是制止。
世界自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美好,但正义与恶意总是并存着较量。我们在有用的生活之外,也总该有一些“意气用事”的出于理想的挣扎与反抗。
我相信的,不想与我一样做沉默的帮凶的,绝不止我一个人。
是的,绝对不止,我一个人。
ps:给假如不幸遭遇此类事件后的人提出几个建议
1. 直接向管理人员汇报情况。相比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更具有权威性和威慑力。
2. 遇到暴力胁迫时,直接报警。
3. 谨慎小心地拍摄、留存照片、录音、视频类证据。
4. 避免人身攻击,避免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判定对方的品行与人格,更不要飙脏话。既然我们是做好事,就不要留下一点口舌。
5. 最重要的,永远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张芃芃
于2018年4月23日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出处
感谢所有朋友对我在整件事情中的关心
以及对该篇文章的修改意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芃芃豆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