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成立“上海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
2021-02-13 11:27:22
2021-02-13 11:27:22
作为自然保护体系重要成员的动物园系统,已成为野生动物易地保护的主力军,在濒危物种保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动物园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正逐步向符合世界主流趋势的现代动物园转型,其社会职能从传统的“休闲娱乐、饲养展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转变为“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社会职能的转变对动物园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现有含专职、兼职科研人员80余人的队伍,此外,一些参与上海动物园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项目的师生也可在研究中心开展工作。 研究中心的实验平台在上海动物园兽医院大楼的三楼,现有主要仪器包括荧光PCR、凝胶成像系统、紫外交联仪、超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等。实验室重新装修后,其他科研设备将陆续到位。 电泳室 超净工作台 PCR仪 荧光PCR仪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4个重点目标: 1 以极度濒危的华南虎繁育为主线,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专项研究,推进技术攻关,力争取得行业领先优势 2 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等领域加大投入,努力突破技术难题 3 瞄准尖端领域,广泛寻求合作,构建技术联盟,汲取前沿理念,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4 打造新型科研平台,配备高素质科研团队 研究中心现阶段主要从事圈养野生动物的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中心正在承担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支撑项目4项—— 工作人员在进行科学实验 濒危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正在筹建之中,并且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开展华南虎和黑猩猩遗传多样性课题,积累华南虎和黑猩猩血液样本,2月,上海动物园组成小组赴山东临沂和江苏南通对黑猩猩和华南虎进行了采样 上海动物园作为华南虎种群保护与复壮的发起单位,正在开展与华南虎保护相关的项目,涵盖华南虎正常生理学指标的研究、华南虎常见传染病的检测,以及华南虎犬瘟热抗体的测定等。 在未来,研究中心将以华南虎研究为主线,针对其保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繁殖生物学、行为学等内容展开研究。 研究中心还将以“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为主要目标,联合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着力进行技术攻关,设法解决实践应用问题,争取在珍稀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存、人工辅助繁育、常见动物疫源病研究方面取得科研成果。 研究中心还将积极探索圈养野生动物野化放归技术,将动物园系统的研究成果与野外重引入相结合,为濒危野生动物自然种群的延续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图文:王瑛莹 科研在路上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本文为上海动物园原创,欢迎转发, 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后台联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