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的“后浪”
2021-02-13 11:26:29
2021-02-13 11:26:29
上周,你被“后浪”刷屏了吗? 火爆朋友圈的演讲《后浪》在青年节当天引爆话题,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家所讨论,“后浪”、“前浪”已经成为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新兴代名词。 步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曾经为世人所诟病的8090后,已经悄然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上海动物园也有这么一群“后浪”,他们有学识、有活力、有想法、有担当,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得有声有色。 视频中的帅小伙谈涛,是一名95年生的铲屎官,所在的岗位是“长颈鹿”。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他,2017年进入上海动物园后一直饲养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给人感觉虽然没有食肉动物凶猛,但是也有个普遍的特点是“能吃能拉”:吃素的它们需要不断地进食满足自己的能量需求。因此,这片岗位花在“运送食物”和“扫便便”上的工作量要比其他的大许多。在偶然听到同事老师傅对于新型簸箕的想法之后,谈涛觉得“这个可行”,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视频:一个可以筛下场地中沙子、只留下便便的“扫便便专用簸箕”诞生了。 谈涛,一个安静腼腆的上海男生,连兴趣爱好都是相对静止的“钓鱼”,在工作上又是胆大心细的,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岗巡视动物,8点晨会后,清理打扫、消毒、喂食,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中午午休有时闲不下来还会和长颈鹿互动一会,下午则主要是训练和丰容工作。每天的工作安排地满满当当的,谈涛还是想能有更大的突破,他觉得自己不善言辞,就有意锻炼自己的口才,在疫情期间虽然没有面向游客的饲喂讲解环节,谈涛也在暗自练习着,“怕哪一天突然要讲了我讲不好”。 通过与动物们的相处,建立起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每当谈涛抚摸长颈鹿,或是为它们修蹄,“可以感受得到它们的心情”。谈涛觉得,只要把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动物们也会给予真诚的反馈。但他感到了解得还不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还想努力探索和发现动物的更加深层次的一面。 与谈涛性格迥异、岗位不同,但对动物的爱心相同,这段视频的拍摄者——动物科学专业、92年生的杨俊杰,是2018年来到上海动物园工作,从事中型猛兽岗位的饲养工作。这个岗位动物种类较多,马来熊、斑鬣狗、黑背胡狼、美洲狮、狞猫、猞猁、赤狐、薮猫,让刚一入职的杨俊杰“很得意”,然而渐渐地他也发现,对待不同的动物不能全靠一种模式,需要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个体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开展丰容、训练等进一步工作。所以,和动物们相处久了,更容易萌生出一些奇思妙想,比如上面的“马来熊气味丰容”。 马来熊采血训练 饲养员的日常工作还少不了巡视,一方面是观察动物行为,如果发现异样可以立即反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阻止不文明的游园现象。投喂动物一直是让杨俊杰很在意的事,每当看到自己心爱的动物被游客投喂了“垃圾零食”都会感到心疼和愤怒,曾经有一次目睹到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子投喂,经过制止反被辱骂,在僵持不下之际幸好得到了周围的几位大哥发声支援,小青年才得以作罢。这件事更坚定了他改善投喂的决心,从加强巡视、到展区改进,都动了很多心思进去。 目前单身的小杨空余时间比较多,下班回到家,会打打电竞、修修上班巡视时拍的照片,大家观看到很多有关薮猫、马来熊等动物的美图或视频都是他拍摄的,说到这里他想特别解释一下,上次有网友留言中调侃“这位饲养员特别喜欢蹲交配”,其实这是观察动物的基本工作,并不是特别的癖好(笑)。 这就是上海动物园的“后浪”青年们,被笑称为“铲屎官”但绝不只是“铲屎”,他们活跃在上海动物园的几乎每个岗位上,用热情克服每一个困难,用耐心照顾每一个生命,他们有知识有担当,他们的爱心最闪亮! 文:梧桐 视频:上海动物园团支部 杨俊杰 图:黄晓 梧桐 霎过兮 等 后浪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本文为上海动物园原创,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后台联系
丰容工作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