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散记:田子坊,让我穿越到初识上海的旧时光
2021-02-12 13:06:39
2021-02-12 13:06:39
点击上方蓝字请关注哦
温州旅游体验师谢绮频: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第一次去魔都,那时还没有魔都的称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杭州读书回温,因在上海读书的同学邀请,要我取道上海一起回温,同时也顺便去上海玩一下,就这样,第一次认识了上海,然后就喜欢上了上海这座大都市。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不知去了多少次上海,没去很远的地方以前,工作期间,出差上海和杭州就把这当作了去远方。
后来金温铁路诞生了,出行就更方便了。有时,周五晚上乘绿皮火车一夜到达上海,在上海停留两天时间再在周日晚上绿皮火车回温,觉得也挺有意思的。那时对上海自认为比较熟悉的,有时,喜欢选一天的时间,从老西门的西藏北路开始步行,一直走到南京东路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场,然后又开始在周边一带兜着走,像北京路,金陵路,淮海路等等,拿着一张地图,现在想起来,那些年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我那时就喜欢慢游,喜欢看建筑,喜欢看街面上的人来人往。
但是近年来,上海成了前往世界各地的跳板后,反而只停留在浦东机场和虹桥交通枢纽这些地方了,而上海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高楼大厦,魔都万花筒的感觉。当年复兴中路的老胡同、亭子间似乎成了记忆中的往事。
看到上海田子坊的崛起,突然之间感到好亲切,很想抽机会去走走晃晃一下。
走进田子坊,恍然时光倒流,这场景就像电影中的老上海,繁华拥挤。突然感到就像年轻的时候走进复兴中路113弄大姑妈家胡同的感觉,小小的弄堂,还有那搭在胡同中间的亭子间。
复古的田子坊巷牌,钉在布满沧桑的红色砖墙上,边上爬满了一些电线和管子,还有歪歪斜斜的鸟笼等物件。
整个弄堂里,还是八十年代初的结构,老旧的亭子间、布满电线和管子的屋檐。只是现在这些老房子的门口,漂亮了许多。
在一些路面稍微宽些的地方,就会有店家的木桌木椅摆放着,供咖啡、茶饮等,
突然在一家开着吧台窗的店铺前,我看到了与我参加同一场婚礼的几位老外,他们坐在街面的店铺前喝着咖啡聊天。
这一个店铺的门里,我看了一辆老式的缝纫机,一位师傅正坐在缝纫机前踩衣服,脑海里闪出了“上海一家人”的剧情。
在一家“天空音乐盒”的楼梯口,摆放着一架老式的风琴,勾起了我深深怀念年轻时老屋那架伴随我每晚无聊时可以弹着的风琴。
小弄里,有画师在那里画像,还有很多的古井展示当年这里住户生活的痕迹。
门口的电话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居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弄堂里有一部公共电话供所有的居民与外界进行联系了,而像我们温州这些地方到九十年代才有公共电话。
田子坊,这座充满老上海市井味的石库门弄堂里,让我穿越到初识上海的旧时光。
作者其他文章敬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魔都散记《兜兜转转在大悦城》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FollowMe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