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私宅——弄堂的二次思考
2021-02-12 12:59:15
2021-02-12 12:59:15
田
子
坊
私
宅
/
弄
堂
的
二
次
思
考
“田子坊”其名是由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
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
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
田子坊私宅
▼
如恩设计给我们带来了——田子坊私宅。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空中飘来一抹慵懒的咖啡香味,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如恩设计——郭锡恩和胡如珊
在田子坊私宅设计中,胡如珊重新思考并延续“分层式空间构造”这一弄堂建筑的典型特征,通过新的构筑物和天窗的嵌入添加更多空间兴奋点,强调了建筑特征的完整性,并使其适用于现代的生活形态。
当建筑师被委托设计这样一座位于田子坊区域的弄堂建筑时,内部空间几经历任住户的加盖和改造破败不堪,整幢建筑的亮点几乎只剩下一个外壳,尽管如此,业主仍希望将其改建为一处拥有三个独立单元的公寓。
设计理念是重新思考并延续“分层式空间构造”这一弄堂建筑的典型特征,通过新的构筑物和天窗的嵌入添加更多空间兴奋点,强调了建筑特征的完整性,并使其适用于现代的生活形态。
一楼的黑色经典座椅是来自于如恩制作的solo chair。
弄堂的魅力众所周知,曾经以其独特的地域性民居建筑形态遍布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但随着整座城市的高密度开发,时至今日里弄建筑正在慢慢的被拆除或破坏。
为了保留这种建筑类型的精神,设计中嵌入了一个新的连续的金属楼梯,取代了原来日益腐化的木楼梯。
为了保持这些空间的纯粹性和缜密性,所有的卫生间都被嵌入楼梯空间中。
每个公寓中被看做是最私密空间的浴室则位于公共楼梯旁边,仅用喷砂玻璃隔断隔开。
设计的中心概念就是要模糊处理私人和公共因素,将分层式空间结合起来,同时激发弄堂中间和最黑暗部分的生命力。
建筑师选用黑色使建筑“消失”,意在使人们更好地体验公共楼梯连接的分层式部分,这在30年代的上海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筑黑色的外墙很好的将建筑隐藏在了环境之中,希望入住者能够在其中体验上世纪30年代里弄建筑独特的在楼道间交流的互动。
建筑师透过紧紧抓住老上海里弄住宅的精髓并将现代住宅所需要的功能需求结合,借此希望能给逐渐消失的老宅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来源于网络,不二整理编辑。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微信公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消息框中回复“转载”可得转载说明
传承手工艺
打造禅意生活空间
倡导自然、随性的禅意生活方式
佛堂▕ 茶室▕ 香室▕ 琴室▕ 书房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任何想法,建议,供稿。
请加主编微信号:buer0701
主
编
微
信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不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