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隔壁,一碗陈逸飞喜欢的咸菜肉丝面
2021-02-12 12:56:20
2021-02-12 12:56:20
上海这些年变得也太多了,人也好,事也好。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又想要保护起历史风貌来,于是造出一堆假古董。只要书上有记载,又幸而没被拆光的,但凡还有个空壳子,几块板一遮,几个月以后,“旧址”的牌子就可以挂上去了。吃的东西亦复如此,有那么些年,一时流行吃广东菜,一时时兴开西餐厅,好好的老字号纷纷“转型”。现在又开始谈上海特色,赶紧找老照片、老菜谱,重新装修门面,到退管所把老师傅请回来,一番折腾,务求“修旧如旧”,其实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一家餐厅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就很不容易了。今天要说的这家店,在泰康路上、田子坊隔壁。历史不长,三十多年。但它确实是泰康路上的一块化石了。
贵阳小小餐厅
泰康路上的“活化石”
如果一个贵州人来到这家“贵阳小小餐厅”,一定鼻子都会气歪了。贵州有什么?酸汤鱼?花溪米粉?折耳根?老干妈?抱歉所有的贵州特色菜全部欠奉。这家店供应的,是几乎原汁原味的本帮面饭菜:红烧大排、榨菜肉丝、洋葱大肠、酱爆猪肝……当然更少不了辣酱、炒素、小肉、百叶结……它的历史确切可以追溯到哪一年,我并不能断定,能确定的是: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还在读中学,还是八十年代。当时用的就是“贵阳”的名字。不过,那个时候,我没有进门吃过,因为那些年,高中生的零用钱会用在磁带、杂志、书报,以及烟草上头,吃是不那么讲究的。那个时候,泰康路吸引我们的是成了日月光的新新里,还有针厂门口冒着热气的工业废渣。我们耐心地在那些黑色的渣土中寻找废弃的钢针,偶尔甚至能找到十几厘米的超级怪物。
泰康路
后来就有了田子坊和日月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把泰康路南北变成两个世界,一边是所谓“保留了市井特色的商业街区”,一边是一进去就辨别不清南北西东的新式商厦,一开始还有一些商业布局,后来每一层楼都开了餐饮,其他店几乎没了。田子坊的名字据说是哪位大画家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么奇怪的名字,泰康路上原来弄堂的名字多好听:勤乐邨、平原邨、天成坊、眉寿里。志成坊……嫌这些名字不够商业化,建国中路上还有个“发达里”。田子坊……太奇怪的名字。
泰康路上勤乐邨的弄口
然而一切是不可改变的,推土机把泰康路的一边推成平地,设计师在泰康路的另一边挥洒想象力,把这条马路变成了上海的时尚中心。原来的工厂被改造成画家的工作室,不少名人在此流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逸飞。
田子坊的陈逸飞工作室旧址
(图片来自网络)
艺术家们来了又走,摆摊的浙江人、安徽人走了又来。田子坊热闹依旧,每天要在弄口统计出入人数,一旦超标就禁止入内。陈逸飞在田子坊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厂房改造的工作室里,他谋划着自己的艺术商业帝国。可惜2005年4月,他忽然就走了,离他59岁生日还有6天。陈逸飞的离去似乎预示着田子坊的品味由艺术中心变成了商业集市,田子坊热闹依旧,但精气神远远不如从前了。
泰康路街景
然而,所有的沧桑变化和贵阳小小餐厅没有任何关系。它仍然开在这里,开在勤乐邨的街面房里。三十多年,店堂旧了,小修小补。菜价涨了,菜单也作了改动。但它依然在,像一个八十年代的图腾,依然屹立在泰康路,看着身边的人和事来来往往,它执拗地提供着例牌的食物:红烧大排、榨菜肉丝、洋葱大肠、酱爆猪肝……当然更少不了辣酱、炒素、小肉、百叶结……
贵阳小小餐厅的菜单
想到写这家餐厅,源于前两天看到画家夏葆元先生发的图片,某天夜里他和朋友从田子坊出来,走进餐厅吃面。坐在人挤人的餐厅,葆元先生想起了故友陈逸飞。那些年,在田子坊一边创作、一边构建着自己艺术商业帝国的陈逸飞,每每在晚上来到这家小店,直上二楼,要一碗雪菜肉丝面。不要别的,就要雪菜肉丝面,声明要宽汤。当时的田子坊,已经有很多餐厅了,但陈逸飞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雪菜,因为这是宁波老式的腌法。是啊,陈逸飞是宁波人啊,他说的上海话都有那么点宁波口音。能得到陈逸飞的认可,这里的雪菜想必有一套。咦?这里是贵阳餐厅啊,你说上海这个地方奇怪不奇怪。
雪菜肉丝面加大排和百叶包
看到葆元老师的文字,我食指大动,第一时间赶到贵阳小小餐厅,叫了一碗雪菜肉丝面,我想尝一尝陈逸飞曾经尝过的味道。因为肚子饿,另外还叫了红烧大排和百叶包。实在是真实在,满满一大海碗。实惠是真实惠,26只羊,吃得满嘴流油。当时已是下午过了饭点,老板坐在餐厅一角,一只咸蛋、一包花生,手里端着一杯“侬好”黄酒。店堂里三三两两有人吃饭,进门都是关心价格,一分一厘都不放松的。一个背着双肩背包的小伙子吃完饭,因为两块钱和老板吵了起来,伙计和他说的是15块,老板算出来是17块。他拒绝付那多出来的两块钱,不断地说“刚才收了也就收了……”最终付了16块钱,飞一般地跑了。老板愤愤地骂道:“垃圾……”
贵阳小小餐厅的百叶包
就是这样的市井小店,在这里开了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变过。人来人往,陈逸飞来过,夏葆元来过,隔壁酒吧的驻唱歌手、代客泊车的保安来过,还有嫌田子坊、日月光那些餐厅太贵的旅行者,也会来这里:雪菜肉丝、榨菜肉丝、红烧大排、洋葱大肠……一家名不符实的贵阳餐厅。
泰康路勤乐邨的建筑细节
差别就在吃完出门以后。陈逸飞回到他在田子坊的工作室,用刚吃过咸菜肉丝面的手继续创作,很快,画布上有了光晕,这些色彩和光影定义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也有我这样的匆匆路人,擦擦嘴,耸耸肩,繁华闹市,灯光普照;浮华盛世,清冷背景。
最近我还写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老周望野眼